English

浅谈科学精神

2001-04-10 来源:光明日报 李申 我有话说

早在“科学”这个概念传入我国以前,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的西方科学就已经传入了中国。然而,这些新的知识并没有使中国富强。晚清甲午战争失败,洋务运动破产,使中国人认识到,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知识,而且要学习西方生产知识的手段。二十世纪初,严复认为,科学乃是一种新的、生产知识的方法。这种方法的基本特点,就是依据大量的事实,从中找出普遍适用的原理。依这样的方法衡量,使严复得出结论说,中国古代“无学”,即没有科学。此后,随着中国历史发生的巨变,科学这个概念也日益扩大着自己的影响。然而就中国的整体而言,求知的状况仍然是难如人意。并且随着新思潮的传入,洋迷信也进来了。“灵学会”之类的组织,也用照像等科学手段去证明鬼神的存在,并且也自称为科学。面对这样的情况,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,以科学社社长任鸿隽、著名学者梁启超等人为代表,进一步阐发了科学的含义,提出了科学精神、科学方法等概念。他们认为,科学精神、科学方法等,才是“科学本身”;而科学知识,不过是科学本身的产物。

把科学精神提升为科学本身的重要因素,说明中国学者又进一步认识到,要依靠自己生产出真实而确切的知识,不仅要用新的生产方法,而且要有一种新的精神指导生产的过程。没有这种精神,有了好的方法也未必能生产出合格的知识。

依任鸿隽、梁启超等人的见解,所谓科学精神,其核心是“求真”,即求得真实而确切的知识。对科学精神的这种看法,影响直到今天。求真,仍然被认为是科学精神的核心问题。

今天,随着社会前进步伐的日益加速,对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强烈。伴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,“知识创新”的口号提出来了。于是,创新,也成为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一个求真,一个创新,可说是科学精神的两大支柱。虽然,科学自身就包含着创新的意思,因为科学研究本身就是要探求新的知识,它不像物质产品可以批量生产。然而特别提出创新的口号,对于我们这个科学较落后的国家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然而,相当一个时期里,求真、创新却成了伪科学、新有神论冒充科学、推销假冒伪劣知识产品的旗帜。他们吹嘘自己的东西是“最新的科学”、“将来的科学”、“超常的科学”。同时恶意地、甚至满怀仇恨地诋毁近代以来的科学是过时的、不中用的科学。而相信他们的,竟然还有一些从事科学研究的人。

于是,学术界又提出了怀疑精神。作为科学精神的重要成分,并希望人们在面对自称为真、新的知识产品时,能够具有一副恩格斯早就提醒过的“批判的头脑”。可是,对于一些相信伪科学的人来说,他们自认为具有更加强烈的怀疑精神。他们轻率地怀疑甚至否定现代科学的结论,甚至要求科学“怀疑自己”、“否定自己”。因此,虽然“求真、创新、怀疑、坚持”是科学精神,但在我们面对伪科学猖狂进攻的时候,不得不更进一步挖掘科学精神的内含,提出如何求真、怎样创新的问题。而只有解决了“如何”、“怎样”的问题,才能求出真,创出新来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